---
---
---
(點擊查看產品報價)
礦物表面及顯微結構分析
原子力
顯微鏡之發(fā)明使人類能在原子尺度下觀察礦物和晶體之微細結構,
并將礦物的原子排列、晶體生長、以及溫度、壓力等環(huán)境動力學狀態(tài)對礦物
結晶的影響直接展現在眼前。故本研究方向是針對自然采集之巖礦標或人工
合成礦物晶體,利用原子力顯微鏡觀察其表面微形貌或微結構,
應用在晶體生長分析上,并解釋其所代表之物理化學條件和地質環(huán)境。
奈米礦物基礎研究
日前在中洋脊玄武巖中發(fā)現具有奈米晶粒的鈦鐵氧化物礦物(0.6FeTiO4*0.4Fe3O4),
而此礦物對磁性異常有著相當的貢獻。再者,發(fā)現隕石所撞擊的熔脈中存在著奈米級錳鋇礦結構
(Na0.8Ca0.2AlSi3O8);前寒武紀沈積內富含碳的巖石硬瀝青中及閃電熔巖中皆發(fā)現天然富勒烯碳(C60)的存在;臺東縣東河的麥飯石內含奈米級蒙脫石與玉髓顆粒...。
以上可知:在自然界中確實存在著奈米等級結構的礦物。當礦物尺寸小到奈米等級時,其物、化性質皆會改變,如:磁鐵礦原為亞鐵磁性礦物,到奈米尺寸時則為超順磁性礦物。
故本研究方向是合成奈米級的礦物(如:奈米赤鐵礦、奈米鈦磁鐵礦、奈米磁鐵礦...),研究奈米礦物基礎特性,并觀察溫度、壓力等效應所造成之影響,
最后與巨觀礦物或天然奈米礦物相互比較。
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,禁止復制,轉載注明地址
上海光學儀器一廠-專業(yè)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
顯微鏡價格